活動訊息

1040814  夏末初秋丹蔘葉落根拋紅  正是採收時

去年(103)8月中旬花園村教學基地試種丹蔘20株、三公頃有機栽種示範區試種10株,有句話說一味丹蔘抵四物,是很好的中藥材,而且台灣的丹蔘品質向來優於中國大陸,有鑑於中國大陸中藥材農藥殘餘問題日漸嚴重,近幾年台灣開始推廣種植,但這還是首次在山上部落試種。

丹蔘植株葉子長相可愛,開花期很漂亮,耐心守候了一整年,終於來到採收時刻,花園村的原住民青年正雄小心翼翼將丹蔘採收,避免弄斷她的根,紅咚咚的顏色挺鮮豔的,乾燥後丹蔘的香氣聞起來真是有濃濃天然的蔘仔味,煮丹蔘雞湯、丹蔘茶都很棒,期待未來,花園村在丹蔘開花季節開出一片美景呢?


1040401  春季農作物巡禮


本協會位於花園村的教學基地已於2月至3月間陸陸續續播種下各類作物,例如樹豆、樹薯、南瓜、玉米、地瓜、地瓜葉、辣椒、絲瓜等等農作物,經由本協會人員彭武士與何正雄的細心照料,還有花園村居民及老天爺的幫忙,所有的農作物幾乎都碰出了新芽或新苗,唱和春發生意盎然季節。另外,花園村的桂竹筍也逐漸破土而出,生命力旺盛,有時竄長到路邊,經過竹林時還請放輕腳步,別不小心踢斷了筍子哦。


1040318土壤肥力檢測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改良場專家呂勝泉技師318日到村指導本協會人員如何執行送驗土壤及水體作業。呂先生提醒我們先重視土壤健康,才能種出健康又營養的食物,花園村多屬梯田,建議一塊梯田取樣三點,取樣時用鏟子下挖30公分深,分別取樣表土與底土,三點表土裝成一袋,三點底土裝成另一袋,水體使用乾淨的寶特瓶裝一瓶即可,最後送至桃園改良場檢驗,等待檢驗報告出爐。



104.03.05一七六五(一起樂活)35日於北投開館,館內設立「蓪之屋」展示蓪草文化相關介紹與作品,蓪草之美不只在新竹縣五峰鄉花園村,即日起也可於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台北市北投區公館路1982樓)的蓪之屋一飽眼福。
蓪草於台灣山區雖屬常見植物,本身是入藥典的中藥,早期蓪草產業盛極一時,西元1981年中西化工以蓪草為材料,每天10萬朵花外銷美國,但之後塑膠花逐漸替代之,蓪草產業沒落,經由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及有志之士默默耕耘,結合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於花園部落復育蓪草,並四處推廣展出蓪草文化藝品,一起樂活館一七六五設置「蓪之屋」,是台北都會第一個常設的蓪草文化館。


103.12.04創藝工作坊-櫻花、茉莉花、玫瑰花、康乃馨、牽牛花、秋海棠、杜鵑花創藝磁貼製作

繼上回之繡球花創作,本次課程一如往常的在專案辦公室內舉行,讓大家學習製作櫻花、茉莉花、玫瑰花、康乃馨、牽牛花、秋海棠、杜鵑花,看似種類很多但其實每種花的複雜度各有其難易之別,在分工合作之下,秀美老師與妃純老師按大家各自不同的種類及進度給予指導,各位則依步驟一步一步的將各種蓪草花逐一製作完成,齊放於桌上真是令人驚豔及感動。


103.11.27創藝工作坊-繡球花創藝磁貼製作

繼上回之牡丹花創作,本次課程讓大家學習製作繡球花,將專案辦公室的窗戶緊閉阻止蓪草紙片被風吹散,因為繡球花所需紙片規格比桐花小很多,其工序需要較高的細工及耐心,挑戰著大家的手藝及耐性,經過秀美老師與妃純老師的示範及重點指導,最後大家皆順利挑戰成功,對自己的手藝增加不少信心。

103.11.20創藝工作坊-牡丹花創藝磁貼製作

繼上回之桐花創作,本次課程讓大家在專案辦公室內學習製作牡丹花,其工序與桐花相比雖大同小異但需要較高的集中力與細心度,但經過秀美老師與妃純老師的細心指導,讓大家的手藝又更進一步的提升。


103.11.06創藝工作坊-桐花創藝磁貼製作

秀美老師與妃純老師帶領大家在專案辦公室製作桐花磁貼,一步一步細心地將蓪草紙及髓心製成磁貼,雖然距上回蓪草紙花製作教學已有一段時間,但大家的手藝經過本次之實作課程已超越已往的水準。 




103.09.14 
手工紙的進階運用
  梁貴梅老師為本次創藝工作坊的講師,延續上一次課程,複習教導我們如何使用構樹,蓪草及鳳梨皮等植物打成紙漿,進行抄紙而後涼乾成為手工紙,不同的植物的手工紙其顏色與觸感都不同,也可加入花朵樹葉一起抄紙,色彩繽紛,這一次我們還完成手工紙繪本。

103.09.13 
蓪草手工紙前置作業
  我們先去找構樹,山芙蓉,蓪草等製紙纖維多的植物,再去皮取出纖維部分,放入水中將纖維泡軟,生態池發揮特殊之功能性,成為手工紙前置材料泡澡池,老師說,要泡一整天,接下來就期待明天有好品質的紙漿可以使用,山清水明的環境,紙張做出來應該分外有氣質吧!。

103.09.11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林禎祥老師,蒞臨花園村指導有機小米試作。
  第二期小米於八月中播種之後,發芽狀況不優,林禎祥老師特地前來指導,來回檢視小米試驗區之作物生長環境,觀察小米根系及葉子發育情形,初步推論為蟲害問題,是否有其他因素仍須進一步研究,於是帶走一些小米樣本用於研究,謝謝林禎祥老師。

103.09.08
花園村中秋晚會熱鬧非凡
 中秋節是中國人的三節之一,大家會團圓烤肉吃柚子一起同樂,花園村也舉辦了中秋晚會,讓村裡樂鬧一下,全村攜老偕右大約來了400人,盛況空前,歡樂無比,花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彭興福特地邀約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理事長李鴻圖到場同樂,李理事長遇到他在花園村認識的第一位村民~曾任鄉代表的林金塗,兩人合影留念。

103.08.27

前往教學基地的微旅行
 教學基地即是我們使用休耕田施作有機耕作的試驗場所,採生物多樣性原則栽植,種有秋葵、樹薯、山地豆、地瓜葉、小米等多種作物,其目的是要花園村的同仁從中學習有機栽種,並測試了解花園村可能適合種植那些農作物,栽種數量少量多樣。前往教學基地的途中,也有一些新奇的小發現,如穀倉、竹林的集群及花園溪中上游小溪谷,好景不斷,美不勝收,但是山區若有下大雨就得即刻跑步離開教學基地,躲避豪雨之外,以免花園溪溪水高漲影響通行安全。


103.08.25
新鮮人初來乍到花園村~新專管林彥儒就任
 花園村,對於一個在台北長大的年輕人來說,僅偶聞其名卻未見其形。第一次踏上前往花園村的旅途,經過新竹縣五峰鄉台122縣道的延途風光,最後抵達花園村中位於花園國小旁的專案辦公室,這些難得的體驗都清楚的反應在我們這位專案辦公室新上任的年輕人臉上~寫著生澀,寫著新奇。

 在彥儒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順利的認識了有著共同目標及理想的原住民工作同仁,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標~將有機樂活的觀念傳達給遇到的每一個人,重視有機農業發展,復育花園村原生植物(蓪草)等,都是我們及花園村夥伴要一起努力的!

1030816 擎昊科技蒞臨花園村舉辦香菇體驗活動
擎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認養花園社區發展協會彭興福理事長所栽培之段木香菇,8月16日擎昊科技的同仁及眷屬們一早蒞臨花園村,經短暫迎賓儀式由台灣樂活有機農業理事長致贈擎昊科技黃振宗董事長感謝狀之後,大夥探訪理事長細心照護的香菇栽培園地,體驗採收香菇的樂趣。
中午品嚐了幾道泰雅風味餐並為黃振宗董事長舉辦慶生會,隨後部份人漫步花園村,部份人動手製作蓪草創藝磁鐵,度過充實欣喜滿足的一天。



721日「蓪草產業輔導」陪伴課程,由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張秀美老師帶著培力計畫的工作同仁前往「花園村101高地」進行蓪草復育的勘查,課程旨在推動花園村蓪草復工作、培訓進用人員成為蓪草生態導覽員、推進花園村生態旅遊。
  老師勉勵同仁,蓪草是老天爺賞給花園村的寶貝,應持續好好照顧復育。
圖:花園村101高地位於花園村蓪草復育第五區,經過進用人員定期照料,生長茂盛。


712日蓪草創藝工作坊,於花園村集會所2樓專案辦公室舉辦,由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張秀美老師指導,內容為蓪草紙花教作-康乃馨。除了康乃馨,張老師另再指導蓪草工藝創作,用蓪草髓心,作出各種動物造型並加以彩繪,做出很漂亮的磁鐵。
很奇妙的是,每個人的手創作出的每件作品都有屬於自己特殊風格,將大家的作品擺在一起拍個照,,五顏六色趣味橫生。
進用人員陳惠美認為,康乃馨看起來複雜難作,但經過老師指導之後,發現原來很簡單。其實很多事不是用看的,而是要用心去做,用心學習努力實作成績會不斷進步,期待自己的手藝能越來越好。
圖:蓪草紙花教作-康乃馨


62627日「教學基地生態環境建置」系列陪伴課程,由花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花園村耆老彭興福帶領工作同仁,於新竹五峰鄉花園村永續農業教學基地進行生態池建置。
彭理事長運用舊有廢棄的生態池重新啟動濕地功能,他觀察幾處漏洞地方,漏洞處會有水的小迴流圈,彭理事長指導進用人員先清除雜草,並將底部的泥土踩實後,將漏洞部份加強、或是拿一條水管直立起來,將漏洞補起來。另發現生態池出水量很少,查看水源發現源頭被阻塞了,建議進用人員就地用自然素材~竹子製作一個阻隔器,阻隔器可以阻隔樹葉等雜物進入水管,保持水源暢通。彭理事長並要大家追蹤觀察後續生態池蓄水狀況。
圖:生態池建置


62425日「教學基地生態環境建置」系列陪伴課程,由花園社區發展協會-花園村耆老彭興福理事陪伴帶領工作同仁,於新竹五峰鄉花園村永續農業教學基地進行生態廁所建置,讓進用同仁學習用在地材料建置環保廁所。
生態廁所旨在把人體排出的屎尿這些有機物收集後,透過堆肥的程序,回歸於大地,以滋養土壤促進地力沒有門的「堆肥廁所」完全不臭,不單衛生,也很環保,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
這座搭建在花園村有機農業教學基地附有泰雅族建築意象的生態廁所,佇立在優美的天地間,搭建的是不是很漂亮、很有氣質,讓人想當套房住呢?
圖:生態廁所建置

614日創藝工作坊-蓪草紙花基礎教作(山芙蓉)。建華老師介紹山芙蓉的特性,一天當中會有三種變化,早上-白色花朵,下午-紫色花朵,傍晚-粉色花朵,太陽剛出現時,花是含苞的狀況,快要凋謝時,花朵委縮成球狀。
蓪草紙在創作時,要保持溼潤才不會把紙用破掉,但也不能太溼會無法塑造花朵皺摺,製作雄雌蕊時,要注意~在花的世界裡,母的比較大,故雌蕊在上,雄蕊在下。山芙蓉和木芙蓉不同的地方在於,山芙蓉花朵的內在有顏色襯托。
學員進行花朵的製作上,越來越熟練了,學員認真的學習,讓老師多教一種花,早上製作山芙蓉,下午進行朱槿的創作,朱槿顏色多樣,增添作品的豔麗。最後,大家都心滿意足的回家。
圖:山芙蓉

  611日有機共食實驗廚房,製作三道泰雅族風味素食餐,1.涼拌山窩苣2.清炒昭和菜3.鹹蛋炒過貓。三道美食吃出野菜原本的味道,清爽又新鮮。
圖:涼拌山窩苣、清炒昭和菜、鹹蛋炒過貓


  531日蓪草創藝工作坊,於花園村集會所2樓專案辦公室舉辦,由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張秀美老師指導,內容為蓪草紙茶花製作,利用模版壓出茶花葉子的葉脈輪廓,並運用球型木棍和手掌控制,做出花朵的弧度。同時進行上蠟和上彩的動作。老師建議有空多觀察植物,可以增加藝術創作。進用人員何正雄,雖然是一位男生,但用心的程度不輸女性喔!
圖:課後合影&上課花絮

  「蓪草與在地素材在工藝上的運用」系列陪伴課程於527~30日假花園國小進行舉行,課程由梁貴梅老師陪伴,梁老師並邀請國際藝術家-Jane Ingram Allen賢伉儷前來,共同教導培力計畫的工作同仁和花園國小師生進行蓪草文化故事地圖的製作,課程內容從採集構樹、芒草、蓪草等在地手工紙材料開始、製作紙漿、抄紙、用)製成手工紙融入以蓪草為主的花園村相關圖片、花草,並彩繪製作成可開展和收合的故事文化地圖,課程豐富生動,學習成果豐碩,參與的人皆很開心。
圖:五峰鄉地形圖、花園村風景圖
   530日進行取出苧麻與成果發表會。花園村耆老示範如何取出苧麻:首先要將葉子部分打掉,拿4-5根平放在手掌上面,上下對折後把其中一邊剝皮。利用剝皮工具滑向腳指的方向,利用大拇指和食拇指夾住苧麻。耆老並且說明泰雅族女人在工作時,會一邊唱歌一邊工作~花園國小參與的師生看到這項傳統技能,都表示這是第一次現場體驗,真是大飽眼福。
第一位學習者是進用人員戴月琴,她說:腦中兒時記憶還有點印象,看到耆老示範,有點印象,自己操作之後說,慢慢感覺找回來,越做越順手了。
第二位學習者是花園國小的羅主任,他問,說這個男生也可以做嗎?他很想要試試看,由於人高馬大的,加上動作有點不熟練,動作讓現場觀眾開懷大笑,羅主任親自體驗,後說這個動作真的不簡單,~雖然是坐著,但是還是很累人的。
第三位學習者是花園國小學生,請耆老在旁協助年輕子弟運作,這是泰雅文化一個傳承的開始~
  
  529日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陳怡均、許育誠兩位督導特地來訪,親眼目睹此難得的課程,督導們極表肯定與嘉許並一同歡喜留影。
圖:529日合影(左起陳怡均督導、許育誠督導、國際藝術家Jane、呂淑儒、何正雄、李鴻圖理事長、梁貴梅老師) 
 527日帶領培力計畫的工作同仁與花園國小學生,認識植物(構樹,山芙蓉,芒草,蓪草,苧麻)及採集構樹、山芙蓉、蓪草枝條。並講述手工紙製作過程。  
圖:教學照


   526日陪伴課程,由國立嘉義大學原住民中心-王進發主任帶著培力計畫的工作同仁前往五峰工作站實地參訪原鄉作物育苗與照顧實務,王主任是馬告國家公園的催生者之一,對於馬告(山胡椒)的栽培與運用極為深入,使進用人員了解家鄉原生作物及經濟價值,途中經過竹林村時,王主任並藉著實體建築跟大家講解原鄉農業設施間的設立要則~15坪以內的簡易建築可以用來放置農具且可申請農業用電。



    52123日延續「蓪草與竹子在工藝上的交互運用」未完成的課程~進行泰雅意象的有機實驗廚房搭建,23日大家補修,只有新進人員正雄跟著彭理事長學習,泰雅文化的學習方式是跟著做、跟著觀察,彭理事長說不可以在工作進行中問他問題哦,只能事後提問,所以要很認真記步驟。

搭建屋頂時,母竹子放在下面(剖面會有凸面),公竹子(部面會有凹面)放在上面,公母放在一起後,將中間洞串起來就不會移動了,正雄在部落長大,卻第一次知道竹子分有公母,他說他學很多,真的賺到了。
圖:廚房搭建過程

圖:523日廚房完工圖
    520日延續「蓪草與竹子在工藝上的交互運用」。聽說今天彭長老要教竹子的裝置藝術,令人迫不及待想要開始學習,長老示範每一個步驟,並提醒大家取材時,要減少竹子的損失及浪費,竹子是上天賜給我們使用,要有愛惜的心,才會源源不絶的生長。
竹片將專案辦公室妝點得有氣質,加上蓪草片的組合,成為公佈欄,猶如藝術品的展現。工作結束時,大家大喊口號:當選!當選!彭興福一票!
圖:公佈欄製作

    519日「蓪草與竹子在工藝上的交互運用」系列陪伴課程,進行有機實驗廚房之備料工作,花園社區發展協會-彭興福理事帶領工作同仁進行竹子裁切、清洗、剖半,彭理事長利用竹子作量尺,使每段竹子栽切大小都相同,他並教導如何分別竹子的年紀,竹根新長的年輕竹子竹節間距短,上部年老的的竹子則間距比較長。
圖:竹子裁切、清洗、剖半過程


    518日有機工作坊,於花園村集會所2樓專案辦公室上課,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羅秋雄秘書講述有機農業推動與土壤營養實務。

圖:課後合影


518 (有機共食實驗廚房)兩道泰雅族風味餐
羊奶頭雞湯和蔬菜捲(高麗菜包山萵苣)
圖:竹子採集
513日「花園村原生作物與農耕發展」系列陪伴課程之一,進行裝置藝術原料竹子採集,陪伴老師社區發展協會-彭興福理事帶領培力計畫的工作同仁進行工作,由於竹林遍佈於山坡上,彭理事長說要先規劃採集的路線,由山坡上往下採集,開闢一條路線便於搬運。竹子生長3年以上才能採集,但三年生竹子質地還太軟,裝置藝術所需的竹材,要選7-8年質地較硬的竹子較為合適。
512日陪伴課程,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廖乾華場長
 指導有機蔬菜栽培過程中如何降低病蟲害發生,以及降低堆肥腐熟過程中所產生的臭氣。
59日陪伴課程,由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張秀美老師
指導新進人員蓪草之創作。

5月7日 (有機共食實驗廚房)  研發兩道泰雅族風味餐
,一道為桂竹筍馬告蒸肉,另一道為劍筍逹那大骨湯! 



55日陪伴課程,由神農獎得主-福隆農場莊玉隆場長
帶領新進人員了解花園村有機栽培情形。


圖:課後合影
54日有機工作坊,於花園村集會所2樓專案辦公室上課,由尖石鄉梅嘎蒗部落 - 祝福有機農場吳治德場主講述有機蔬菜栽培實務並分享有機栽種的心路歷程。
5月1日職能訓練課程,於專案辦公室,由無我企業資訊部主任講述簡報製作與網際網路之應用,提升進用人員電腦技能。


  429日陪伴課程,延續蓪草創藝工作坊櫻花課程,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陳建華老師教導進用人員剪櫻花葉子的形狀,大家先從剪報紙開始練習,透過練習剪出逼真漂亮的櫻花葉,並將櫻花與葉子組合起來,誕生了漂亮櫻花。

    429日陪伴課程,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陳建華老師,帶著培力計畫的工作同仁前往位於天湖部落有「花園村101」之稱的花園村最高處,該處發現三四百株蓪草苗,透過實地勘查蓪草生長情況進行蓪草復育指導,陳老師並指導蓪草幼苗移植及教導如何照顧。


4月27日有機工作坊,於花園村集會所2樓專案辦公室舉辦,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林禎祥老師講解原生鄉土植物之利用-五穀雜糧及特用作物。

          421日職能訓練課程,由擁有20年媒體從業經驗現任無我企業執行長楊玉帆講述幸福花園生態村計畫簡介及行銷傳播入門楊執行長以培力計劃為主題帶入幸福花園生態村整體規劃,讓進用人員了解工作價值。
行銷傳播入門則從行銷傳播六問(5W1H)介紹如何運用行銷傳播的技巧,在適當的時間、地點、運用不同的媒介讓更多人認識花園村,並建立與顧客互動之關係。
5W1H 包括what用甚麼互動、why為什麼互動、when甚麼時間互動、where在哪裡互動、who跟誰互動、how如何互動,楊執行長並透過花園村品牌活動~蓪草嘉年華會活動實例讓進用人員實際了解甚麼是5W1H,學習推廣原鄉生態經濟價值的專業知識。



    420蓪草創藝工作坊開課了,於花園村集會所2樓專案辦公室舉辦,由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陳建華老師教大家作櫻花。老師示範著每個步驟,大家也認真學習著,期待有美好的作品。


推動幸福花園生態村培力計劃  五月份課程表
課程類別
上課日期
時間

上課地點
授課
時數
課程名稱
講師
職能訓練
5/1()
09:30~12:30
13:30~16:30
本會辦公室
6
電腦使用與簡報製作入門
謝忠原
陪伴課程
5/2()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蓪草與花園村原生作物採集
彭興福
有機工作坊
5/4()
12:30~18:30
集會所
6
有機蔬菜栽培實務
吳治德
陪伴課程
5/5()
08:30~12:30
花園村
4
提昇有機栽種能力
莊玉龍
陪伴課程
5/9()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4
蓪草花製作
張秀美
陪伴課程
5/12()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有機蔬菜栽培過程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方法,降低堆肥腐熟過程中產生的臭氣
廖乾華
陪伴課程
5/13()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蓪草與原生作物採集與種植
彭興福
有機工作坊
5/18()
12:30~18:30
集會所
6
有機農業概說
土壤營養與實務
羅秋雄
陪伴課程
5/19()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蓪草與原生作物採集與種植
彭興福
陪伴課程
5/22()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蓪草與竹子在工藝上的
交互運用
彭興福
有機工作坊
5/25()
12:30~18:30
集會所
6
有機農耕與泰雅農耕文化
王進發
陪伴課程
5/26()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4
探討梅后蔓的有機農耕浮現梅后蔓的有機藍圖
王進發
陪伴課程
5/28()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蓪草與竹子在工藝上的
交互運用
彭興福
陪伴課程
5/30()
10:00~12:00
13:00~15:00
集會所
&花園村
4
蓪草與竹子在工藝上的
交互運用
彭興福
創藝工作坊
5/31()
09:00~12:00
13:00~16:00
集會所
6
茶花製作及蓪草美勞
張秀美

推動幸福花園生態村培力計劃  四月份課程表

課程類別
上課日期
時間

上課地點
授課
時數
課程名稱
講師
職能訓練
4/18()
09:30~12:30
13:30~16:30
本會辦公室&花園村
6
花園村村史與整體簡介
彭興福
創藝工作坊
4/20()
12:30~18:30
集會所
6
蓪草創藝運用整體介紹
蓪草紙花製作入門
陳建華
職能訓練
4/21()
09:30~12:30
13:30~16:30
本會辦公室
6
幸福花園生態村計畫簡介
行銷傳播入門
楊玉帆
有機工作坊
4/27()
12:30~18:30
集會所
6
原生鄉土植物資源之利用-五穀雜糧及特用作物
林禎祥
陪伴課程
4/29()
10:00~12:00
13:00~15:00
本會辦公室&花園村
4
天湖部落蓪草觀察與小苗移植
蓪草櫻花製作與整體組合
陳建華

幸福花園生態村示範區計畫專題研討會
一、前言:
『幸福花園生態村計畫』推動已兩年,內容是以發展永續生態農業結合在地原生本草~蓪草復育為主題定位出發,藉永續的有機農業系統建立做為花園村的產業基礎,藉助有機農產已經成熟的產業商機為花園村帶來經濟效益,同時結合蓪草文化復興議題推動,明確花園村品牌特色。目前整體計畫工作項目包括:永續農業推展、蓪草產業建構、生態環境教育、旅遊諮詢服務,將逐步推展花園村邁向環境永續的幸福生態村,希望透過此次研討集思廣益,為花園村挹注更多助力。

二、時間:2014326 18:40-2000
三、地點:
   財團法人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03
   電話:02-2394-5029 交通:搭乘捷運「捷運善導寺2號出口」)

四、主辦單位:中華綠文化協會、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財團法人台北市瑠公農業產銷基金會

五、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蓪草文化藝術工作室

六、主持人:中華綠文化協會理事長 林明(南華大學校長)
   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理事長  李鴻圖

七、研討議題:幸福花園生態村示範區計畫之推動實務



時程規劃
預計時間
主講人
引言~幸福指數新主流
5分鐘
林聰明校長
引言~生態村生命價值系統與有機
5分鐘
李鴻圖理事長
幸福花園生態村計畫內容簡報
20分鐘
無我企業執行長楊玉帆
觀光休閒有機化
20分鐘
陳昭郎博士(台灣休閒農業之父)
綜合研討

30分鐘



八、會議連絡:台灣樂活有機農業協會或中華綠文化協會秘書處
              電話:02-2792777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